[ 石雕 ]
据《丽江府志》载:“月均坛在府城北二十里白沙里,唐昭宗时建……今废。”“羡陶坛……在府城北白沙里……唐时建,今废。”现在北沙还遗留有一头石狮雕刻,左前脚已经残缺,从概括古朴的造型中体现出丰满、浑厚、雄健的特点,属于唐代石雕风格,推断可能是月均坛或羡陶坛的遗物。这是丽江地区最早的石雕。
元明火葬罐石碑,根据死者地位来分大小。它的特点:中间是死者名讳,上方有“南无阿弥陀佛”等佛教用语,最上方和左右方刻有佛教花边图案的浮雕与浅线刻。
在多数碑碣和碑座上刻有狮子、云龙、串枝连等。在古建筑、寺庙、道观和旧时衙门,历史上当大官人家的门前,都有一对石狮。有的建筑物石脚上有石刻和石雕,如黑龙潭得月楼石脚,四角雕有鳄鱼,南、西、北边有浮雕龙戏明珠九幅。在寺庙的石栏杆柱头上雕有石狮;石栏杆花板有龙戏弄明珠、麒麟献瑞、双狮滚绣球、鹭鸶踩莲、鱼跃龙门、暗八仙、如意扣和花边等浮雕与透漏雕。柱基础有莲花形蹲,万寿字蹲和串枝连蹲等。
忠义坊(明万历年间建)遗物四头石狮,今移至黑龙潭文明坊前,约高140厘米。造型玲珑精巧,形态有力传神。纳西族著名学者和书法家周善甫先生说:“说这四头狮子是石雕艺术的精品,确非过誉。当你得以明澈的心境迎回这而立的时候,怎能不被这么充沛的生气和力度所摄动呢!它们虽是沉着安详地稳蹲座上的,却正倾耳耽视,似乎体内的每条肌腱,每股神经,都处于机警戒备的状态,设有不虞,好像都能在咄嗟之间弹出十丈开外。”周老概括生动地说出了四头石狮的造型特点,确实可算是明代石狮的精品。从石狮也可以领略出忠义坊石刻造型之精、规模之大。
民用建筑的石刻石雕,柱础上常刻有串枝连,蝠寿,瓜瓣形浮雕。在墓碑和石座上刻有狮子、二龙夺珠、莲花串枝连和寿字串枝连等等立体浮雕和浅线雕。有的大户人家墓地竖有较大型的石狮、石马和石人等。
丽江寺庙、道观和古建筑的石刻石雕,多是明清时期的作品;民用的则多是清代和民国年间的。主要是受汉族、白族和藏族文化的影响,现在丽江的石雕艺人多是白族人。
[ 木雕 ]
(1)东巴木雕:东巴教中纳西语叫“多玛”的木雕(也有泥塑与面塑),约10至15厘米高,主要雕神、“术”、鬼等。用于“祭风”的主要雕刹利伍登、亨丁窝盘和丁巴什罗等;用于祭“术龙”的雕各种“术”的形象;用于开丧超度亡灵的雕各种地狱之鬼、“居那什罗”神山等。东巴教的木雕风格古拙、简朴、概括和传神;造型神奇古怪,与东巴画特点一致,是纳西族难得的古代民间雕塑艺术品。还有东巴巫师用的法杖杖头,浮雕与透漏结合,主要刻有大神、神鹏、瑞兽和法宝等,风格与“多玛”一致。
(2)佛教、道教、藏传佛教的木刻和木雕。佛像和神像(也有铜像、石像等),几乎每个寺庙、道观都有,比较小,三个教都各有其风格特点。大宝积宫有上百尊檀香木雕的佛像,已毁。皈依堂的“三十六部众佛像”木屏雕(明隆庆三年),约有100至200厘米两张。刻有各佛像,莲花座、云彩、山崖和各瑞兽。层层叠叠穿插变化,浮雕与透漏雕结合,三四层透漏。人物涂金,其余涂各色,金碧辉煌,灿烂夺目。人物栩栩如生,雕刻精湛绝伦,是雕刻艺术的杰作。现珍藏于云南省博物馆中。
宗教建筑上的装饰木雕。梁头上雕有龙头、凤头、象头和狮头。神龛佛堂上的花板,建筑上的穿方、花板等,有鸟禽、龙凤、狮子、人物、花卉、云彩、万不断、串枝连等等组合刻成,有的浮雕、有的透漏雕。尤其是花板部分,雕刻精细入微,四五层透漏,透镂玲珑;有的用三彩,有的用五彩夹金;有的以金色为主,辉煌夺目,又有幽静雅致之感,是雕刻艺术的精品。殿堂的门扇,有四合门、六合门和八和门。门扇窗心刻有四季博古、四季花鸟、四蝠闹寿和花卉与万字边结合等形式,有的刻有二十四孝图等等。风格与民间窗雕基本一致。
(3)民间的木刻和木雕。民房的梁头一般装饰有狮子头,穿枋刻有串枝连、花鸟和万不断等浮雕与透漏雕。门窗上也大多有许多雕刻,详见于建筑部分。
(4)根雕。丽江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成为根雕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在历史上丽江的树根造型,往往只限于把奇形怪状的树根作为搬搭欣赏,一般都较小。摆于书案或万卷桌上,配以古、书卷或文房四宝,成为一种高雅气氛的的组合,体现了主人的文化修养。另一种较大的树根,利用它的盘根错节、枝丫穿插等特点,加工成花堆,上面摆上一两盆兰花和别的花卉,组合在庭院花卉群中,更使庭院园林充满古朴、高雅之情趣。在宗教上把树根加工成佛堂供品台座,增加了佛堂的神密感。以上的这些树根造型保留了树根的自然生态,无具体形象,属于抽象型的。后来也有一些具体的树根造型,但数量较少。
新型的树根造型队伍是在解放以后逐步形成的。树根造型的创作,最大难度是发现,要善于看出加工成什么形象最理想。作品水平的高底以各人的修养而异。树根造型是根据树根的自然生态,通过仔细观察揣摩,认真构思,适当裁截;利用不同质感,纹饰、皮色、节、瘤、残缺,朽烂部等;有的要打磨上光,局部加工塑造成各种人物和珍禽异兽等形象。作品的选材与构思,以保持自然不呆板为善;以少人工雕琢,达到神形兼备、形简意繁为贵。
在众多的树根造型作者中周治渊是突出的一位。他自到丽江地区药检所工作以来,由于工作关系,踏遍几十座大山,到深山密林、溪谷悬崖间采集挖掘中草药标本,同时也看到许多古怪异形的树根。他被这些原生自然形态优美的树根吸引,不辞辛苦收集了很多原始素材,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反复揣摩,依形度热,精心构思。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巧妙地塑造了意趣盎然,栩栩如生的30多件精致的作品。把抽象美的树根加工成各种神形兼备的艺术品。他的作品大的有1米多高,小的只有10多厘米。有迎风飘发的少女头象,有翩翩起舞的双人“芭蕾舞”和民族独舞,有欲击万里的鲲鹏,下山的猛虎,敏捷的金钱豹,憨态可爱的狗熊,跃跃欲飞的丹顶鹤,狡猾顾盼的狐狸,咯咯高叫的母鸡,回头张望的梅花鹿,追逐野兽的猎狗,幽静安闲的孔雀,有悬崖勒马,二鸭戏水,天鹅展翅,鹭鸶觅食,毒蛇盘树,顽皮好动的猴子,摆动鼻子嘻戏的小象,捕食昆虫的刺猬,站立远望的袋鼠等等。他的作品大多朴素、自然、富于野趣,造型优美,神形兼备。
树根造型在丽江纳西族民间开展较为普遍,在丰富多彩的纳西族文化艺术园地中吐放出新花。
[ 文峰寺 ]
文峰寺,藏名“桑纳迦卓林”,是丽江县境内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大寺之一。位于丽江城西南文笔峰麓,距城10多公里。这里孤峰耸立,林木翳荫,又有清泉激湍、萦迥山间,环境幽静,景色宜人。
该寺创于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西藏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四宝德至丽江,求知府管学宣倡捐增修。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又增修大殿。文峰寺原有大殿五院,僧房24院,喇嘛80人,为丽江最大寺院。寺后文笔山腰的灵文洞,清初被藏传佛教噶举派领袖大宣德王誉为“南洲第一灵洞”。相传释迦佛弟子迦叶尊者前往鸡足山朝佛的邻省藏胞,都要到灵文洞借取钥匙,归时放还。洞前建有灵文阁,又称“安乐吉祥林”,是滇西北噶玛噶举派十三大喇嘛寺已取得“格隆”称号的喇嘛坐禅的“静坐堂”和最高学府。“文革”期间,文峰寺大部分被毁坏,仅存一大殿和两个僧院。
1986年十世班禅大师亲临该寺视察,配殿和大殿。大殿平面呈长方形,座西向东,面阔七间(22.06米),进深六间(20.20米),边附作重檐歇山顶式,廊庑向外伸展,飞檐翘角。殿堂宏博宽大,塑有释迦、弥陀、弥勒三尊佛像。殿中有6根四方形金柱,每面宽均为0.53米,高4米,柱顶作莲座,有浮雕图案,施贴金箔。二三层金柱用卯榫联接,明、次间有旋形弯拱椽,上覆花亥母等。斗拱铺作复杂,装饰味道很浓。基座高1.8米,正中及左右均作九级踏跺。上有月台,周置以汉白玉雕栏,隔扇门雕镂精巧,细腻入微,所刻的翎毛花卉,凤凰禽兽,千态百姿,栩栩如生。
文峰寺不仅在西藏、青海、四川等地佛教界有影响,而且在印度、尼泊尔、缅甸等国佛教界也有一定影响。它作为丽江著名的风景区和佛教圣地,将会迎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
[ 靴顶寺 ]
靴顶寺位于丽江城南3公里处的祥云办事处庆云村。始建年代待考,光绪十七的(公元1891年)重修。由大门、配殿和大殿组成,占地面积469平方米。大殿存匾额“保我黎民”四字。殿内供奉铜铸靴顶老爷(俗称)像。相传干旱年间,请靴顶老爷求雨,灵验异常,被奉为纳西族的雨神。靴化老爷像原件现存省博物馆。
[ 金刚殿 ]
金刚殿是白沙又一佛教刹宇,明时建,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重修。
金刚殿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平面,重檐四脊攒尖顶,八角层甍,正脊室顶。面阔三间(8.26米),进深三间(10.1米)。檐柱八根,四根金柱直达顶部。殿基高0.85米,中置三级踏跺。斗拱镂雕莲花、云纹图案。藻井绘太极八卦图。前檐柱,梁枋、雀替雕作“二龙抢宝”、“双凤朝阳”以及鳌鱼、大象等图案,构图精美,雕刻精细。门窗、隔扇、槛框皆精工镂雕各种奇花异卉,形象逼真。金刚殿两旁为配殿,正面是一单檐歇山顶大门,四脊飞檐起翘,左右有两根方形汉白玉石柱,影壁两边嵌汉白玉及青砖浮雕,布局典雅精巧,工艺精湛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