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大学生求学之根本目的。但是这几年“毕业即失业”,这种离中国大学生曾经非常遥远的现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急速推进,如今已经真实地出现了。曾经的“天之骄子”变成了“飞不出去的凤凰”。
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使得大学生就业必然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进入普通劳动者行列,但在转轨过程中,部分学生的就业标准以及社会对人才的评价还没有实现真正的“大众化”转型。现在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然趋势,是各种因素下综合的结果,也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生还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现在大多大学毕业生出生于80年代后,就业难也多发于这个群体。但眼下的就业市场有两种现象引人关注,一是大学生“就业难”与“技工荒”并存;二是大学生找工作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并存。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和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问题。从主观方面分析,大学生毕业就业难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与大学生就业心里有很大关系。从客观方面分析,大学生毕业就业“难”源于体制上的障碍,反映出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办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就业制度、就业政策、就业环境还很不匹配、很不配套。现行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工作模式与就业工作本身所要求的社会化、市场化、信息化不相适应。
至于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我们应从社会的角度,各地方政府、各部门和大中专院校应该进一步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改变传统观念,采取有效措施,营造吸引毕业生、用好毕业生的良好环境,创造有利于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有效机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真正把人才资源优势变成推动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则应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学会全面了解社会,客观地分析、评价自我,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定位问题,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注意培养自身抗挫折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团队***精神、创业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然而一时当不成元帅怎么办?俄国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的一段话是具有启发意义的:“每个人不要只做他想做的或应该做的,而是要做他可能做的。拿不到元帅杖,就拿枪,没有枪就拿铁铲。”中国有句俗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很多大学生没有“生涯”概念,更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哪些职位能成功,自己潜能有多大一概不知,到了大学毕业才“临时报佛脚”。大学不努力,毕业徒伤悲。双手没能力,前途很狼狈!根本解决就业难还是在于大学生本身。